当前位置:文章 > 文章内容

【质量论坛】吴松泉:全面解读“十四五”时期汽车政策六大方向

文章来源:卡车新势力 作者:李雅哲 发布时间:2020-10-19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启之年。当前,中国汽车产业进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十四五规划为我国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哪些机遇?车企如何增强规避风险更好发展?高品质发展之路如何顺利转型?

【质量论坛】吴松泉:全面解读“十四五”时期汽车政策六大方向328.png

为了保障我国汽车行业高品质发展之路,2020年10月15日,以“领航高质量 读划新未来”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汽车质量论坛在京隆重举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资深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吴松泉以“‘十四五’时期我国汽车产业政策发展方向”为主题对今后国家政策的六大方向进行了分析。

方向一:“开放、竞争”,汽车市场将真正进入淘汰期

如果说,“十三五”期间是中国汽车产业与政策变革转折的起步期、酝酿期,“十四五”期间就是中国汽车产业与政策变革的真正实质性的变化期。所谓开放,是指汽车全产业的开放,因为市场的放开、汽车产业的变革,甚至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明确提了很多与汽车相关的政策。吴松泉说到:“我们以前更多讲的是对外国资本、货物、服务的开放,现在已经转变为外国资本、商品服务跨越边境之后进入国内市场,包括生产经营面临的问题与措施”。

【质量论坛】吴松泉:全面解读“十四五”时期汽车政策六大方向813.png

简单来讲,我国汽车产业对外开放将不单单给予外资、进口产业的国民待遇,而是要给予他们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在经营阶段的国民待遇。吴松泉表示:“我们最关注的关税方面,我们现在关税是15%,乘用车可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大高于发达国家,但是要比发展中国家都要低。比如说有些国家是三四十关税,印度乘用车关税是125%,我国要比东盟国家、墨西哥、巴西等等,我过的关税比较低,但是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同时我们的汽车市场是全球第二,我们的汽车销售量大概相当于美国、日本,比他们加起来还要多”。

在股比开放方面,现在我国商用车、纯电动汽车都已经开放。这将深刻改变中国汽车行业的格局。股比限制是我们最近这几十年汽车产业政策的重要基石,现在这个基石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肯定会带来汽车产业政策一系列重大的变化。

这是第一组关键词:开放竞争。因为对外开放、产业变革,包括市场低速甚至负增长,包括中美贸易战等等重大变化,会加剧汽车市场的竞争,残酷也是前所未有,汽车市场将真正进入淘汰期。

方向二:市场化、规模化,自动驾驶红利来袭

市场化、规模化更多是对于新能源车来讲,也就是新能源车政策在十四五时期也将面临比较大的变革。众所周知,以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于依赖政策支持,包括财税政策补贴。十四五期间这些情况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质量论坛】戈辉:“十四五”期间竞争加剧,汽车行业要由“重量”转向“重质”发展1126.png

吴松泉表示:“我们认为大体上有这样三个趋势:第一,由单纯推广新能源汽车向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转变。第二,很多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更加强调扶优扶强,这里面财税政策、补贴政策体现的非常明显充分。第三,由降低购置成本转为优化产业环境转变。也就是由财税手段转为非财税手段(非经济手段)来推动产业发展”。

具体来讲,第一个就是2035年规划将出台,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个发展规划对下一步新能源汽车发展作出全面系统的规划,提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比例。第二个就是补贴退坡进入后补贴政策。下一步政策接力非常重要。第三个就是在补贴方面,政府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来支持行业的发展,而且还延缓退坡。其中税收优惠延长两年到2022年结束,应该说政策在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再就是燃料电池汽车,刚出台了推广使用的文件,未来四年,燃料电池汽车的政策也已明确。第六,关于双积分的政策也已经明确,将是供给侧一个很重要的政策。

我国汽车行业智能发展创新战略已经明确,未来几年重点是推进商业化的应用。现在应该已经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包括示范测试,包括标准制订完善,也包括发改委等部门发布了智能汽车发展创新战略,进行顶层设计。政策提到2025年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规模生产,高度自动驾驶在特定环境下的运用。
吴松泉表示:“应该说我讲市场化、规模化,更多是针对智能,包括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因为去年100万辆,2025年肯定这个数字会大大超过这个数字,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单单是市场化,也要规模化,对于智能网联汽车来讲也要实现规模化应用”。
方向三:放管服,为企业创造更加好的投资环境与条件

吴松泉表示:“放管服不单单包括汽车准入方面,也包括其他很多方面,我们注意到政府部门在积极落实中央要求,做了很多建立健全、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措施。其实在其他包括政策之类的环节,也面临着很多需要放管服。比如说在准入方面,在投资方面最近这些年相关政策也是贯彻落实放管服,做了大幅的调整。比如说投资方面改为备案制。在准入方面,工信部也提出了很多的制度创新。这些在十四五期间可能会进一步放管服,不单单是投资方面,在其他方面也是一样,旨在为企业创造更加好的投资环境与条件”。
方向四:稳消费、促改革

当前我国促消费,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改革相关的体制机制,在把促消费在当前大的格局要求下,具有更加突出的要求。在促进汽车消费方面,我国这几年出台了很多的政策,特别是为了应对疫情出现了一些文件,有些措施力度还是比较大的。

但是具体到十四五,当前制约汽车消费上仍然存在很多体制机制性的问题亟待完善。汽车行业还面临着节能的问题,更需要节材。吴松泉表示:“像日本、西欧这样的国家,哪有像在中国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大车重,这是不符合形势的。车辆小型化是趋势,我们称为既节能又节材,我们讲的节能更多是能源,节材更多是从其他资源来考虑。所以小型化也应该作为国家战略,但是这里面应该采取更多实质性措施来引导理性消费、节约消费,我认为这个有很多事情要做。再有今年增值税做了临时性的调整,但是我认为是不够的,二手车流通方面有很多的事情做。我认为二手车与新车是高度关联的”。
方向五:补短板,强弱项,打造自主可靠安全高效供应链

目前我国汽车零件进口量比较大,去年进口300多亿美元,但是出口为700亿。今年疫情发生之后分两个阶段,一个阶段就是中国疫情比较严重,第二阶段是国外疫情比较严重。第一个阶段的时候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受国内复工复产的影响,导致很多国际品牌不得不停工停产。第二我国复工复产的时候国外疫情越来越严重,行业行动起来,每个行业都梳理自己的供应链体系,每辆车上都有进口配件、进口产品。

其实在汽车零部件、材料很多领域,在国际上来讲供应商集成度很高,国内又无法做到替代,这就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情况。传统车、新能源车、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确实存在很多这样的短板。吴松泉表示:“所以我们觉得十四五期间,因为中央会议多次强调,要打造要建立自主可靠安全高效供应链,我们认为十四五期间是非常重要,也是政策聚焦的领域”。
方向六:强监管,守底线

一方面我国在对外开放,但是不可否认汽车产品不是一般的工业产品,它是一种交通工具,甚至这种交通工具还涉及到安全、环保、节能等众多社会安全。汽车产品对于本身的安全要求非常高,各个国家对汽车产品的监管非常严格,通过技术法规,对包括售中售后的监管都非常严厉。此外,汽车产品安全直接涉及到交通安全,对于工业体现一国制造业来看,涉及到产业安全、产业安全、社会安全。汽车作为交通工具,还涉及到信息安全、网络安全,还有生态安全,以及资源安全,汽车是高价值、大规模生产的消费,商用车的话则是社会离不开的生产资料。

汽车涉及到诸多安全领域,主要国家对汽车产品实行严格的监管。比如十四五期间环保法规加严、燃料消耗量法规加严、安全法规加严等等。来确保汽车全生命周期都要符合法律法规,这就是监管核心的目的,旨在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吴松泉表示:“总体来讲十四五期间我们对产业有七大判断,也可以展开几页,因为时间原因都删了。第一,技术大变革;第二,市场大调整,第三政策大转折;第四,环境大开放。第五,行业大洗牌。第六,布局大调整,第七出口有很大的增长,整个行业向七化方面进行转型”。

十四五期间的汽车政策正在往七化转型,汽车产业链与价值链面临重构。吴松泉表示:“2025年的时候应该能达到2000万,但是这几年市场确实在波动,从市场来讲对内对外都要开放,所以市场政策加快向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发展。汽车产业的竞争正日益激烈,行业优胜劣汰不可避免。十四五期间将基本奠定或者主要奠定汽车产业的主要格局,也就是说可能主要是未来5年,所以未来5年,对于企业来讲至关重要,将决定你的未来”。

在第四届中国汽车质量论坛上,诸多行业专家以及车企高管都围绕十四五规划就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汽车产业政策方向、汽车企业如何结合自身、谋划未来等进行了热切讨论,为中国汽车“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更多精彩干货敬请关注后续报道。

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扫一扫,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