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新能源商用车销量要达到57万辆!远程汽车准备怎么干?
文章来源:卡车新势力 作者:曹露 发布时间:2021-11-12
“到2025年,远程汽车新能源商用车销量要达到25万辆,市场占有率21%;2030年,远程汽车新能源商用车销量要实现57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20%,整车全生命周期碳减排90%。”
在11月8日举办的吉利远程汽车全新一代新能源智能豪华重卡——远程星瀚H(Homtruck)全球首发仪式上,吉利商用车集团CEO范现军对远程汽车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做出了明确规划。
吉利商用车集团CEO范现军
这也表明了吉利远程汽车将坚定不移的全力冲击新能源商用车这条赛道的决心。
全力冲击新能源赛道 头部地位已初步形成
近年来,发展绿色能源技术、实现零碳变革已逐渐成为全球共识,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中国也于2020年正式提出了3060双碳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0月24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我国要力争在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然而,当前商用车行业所存在的污染大、效率低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而根据国家战略规划来看,作为我国实现3060碳排放目标的重要突破口,重卡新能源化已然是大势所趋。
有专家预测,到2030年商用车新能源渗透率将达到20%。而从近两年的数据来看,新能源商用车的推广相对缓慢,且难以规模发展。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能源商用车的渗透率仅为1.8%;2021年1-9月份,国内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提升至3.1%,可以见得,我国新能源商用车的增长势头向好,市场存在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
为此,国内、外主流重卡企业纷纷加速了新能源重卡的布局及推广,以戴姆勒、大众、沃尔沃等为主的全球汽车巨头也都在谋求转型,并制定出了纯电、混动、氢燃料电池并举的多能源战略。
作为国内首个专注于新能源领域的商用车品牌,远程汽车始终践行多能源并举技术路线,致力于成为“智慧绿色运力科技综合服务商”,并建立了专注于商用车新能源和智能化技术开发的杭州研发中心。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讲话中提到:“远程汽车自诞生之日起就定位新能源商用汽车,吉利商用车集团是中国首个聚焦新能源领域的商用车集团,并在整车业务基础上打造了绿色运力平台和绿色补能网络,吉利将不断加强创新研发能力,占领技术制高点,打造中国商用车新势力。”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及市场布局,始终践行多能源并举技术路线的远程汽车目前已实现重卡、轻卡、小微卡、LCV、客车五大产品线全覆盖,技术路线全面涵盖纯电、混动、增程式、氢燃料、甲醇、换电等多个领域,成为国内首个完成多能源布局及全系产品新能源化的商用车品牌。
敏锐的洞察市场先机、率先布局新能源市场,使得吉利远程汽车的市场表现十分可观。数据显示,2021年1-9月,吉利远程新能源重卡、轻卡销量同比分别增长了237%和1174%,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21%和25.66%,累计销量稳坐细分市场第一。可以看出,远程汽车在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的头部地位已经初步形成。
多种动力模式可选 远程汽车解锁“无限续航”
当下,我国长途物流运输市场依然是以传统燃油重卡为主导,但在政府推动、政策密集出台的持续影响下,商用车新能源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大势。但是,纯电动重卡却由于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等痛点,难以在长途运输市场形成规模,尤其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长途干线物流市场,更是无法满足该领域的用车要求。
基于此,远程汽车推出了拥有纯电换电、甲醇P2混动、增程换电等多种新能源动力模式选择的远程星瀚H,配合远程汽车的绿色补能网络,理论上可以实现“无限续航”。
深耕新能源商用车领域7年,吉利远程汽车向来都是“敢为天下先”,坚持“以人为本” 的初心,始终贯穿于远程汽车整个产品研发过程中。
有数据表示,在中国3000万卡车司机中,有50%以上每天要驾驶车辆10小时以上;有50%以上的卡车司机每个月的休息时间不到4天。考虑到卡车司机的工作特性,远程汽车汇聚了全球超2000人的顶级研发团队,集结了远程汽车诸多尖端技术打造出这款集“生活、工作、娱乐”一站式的移动空间,也被叫做“移动的家”。
超大尺寸的床铺、智能座舱、智能新风系统、内置浴室、外置洗烘一体洗衣机、车载冰箱、外置厨房、多功能箱体……从配置和功能上来看,远程星瀚H可全面满足卡车司机奔波在外的工作、生活及娱乐等多种用途。
当下,随着5G时代的到来,重卡也不断向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等方向发力。在这一方面,基于星瀚H优秀的智能化、车联网技术,实现了“人、车、货、站、电”一站式打通,并通过采用预见性能量管理系统,融合车辆自身多传感器和交通网实时数据,将拥堵、坡度、曲率、道路类型等信息实时上传云端,计算出多路径下的全局能耗,最终推荐效益最高的路线;同时,通过预见性能量管理算法,可提前控制动力系统进入纯电驱动、增程驱动、并联驱动、纯电能量回收等相应模式,以达到最优经济性能,并通过云端地图数据实现车辆与能源供给平台打通,智能引导司机在合理区间内进行换电,随到随换、无需等待。
除此之外,为了配合远程星瀚H达成降本增效的目的,远程汽车创立三大互补平台,其中包含聚焦城市物流场景的智慧绿色运力服务平台——绿色慧联,以及由聚焦电动重卡运力综合服务的万物友好和专注电动重卡能源生态系统与电池银行的建设与运营的阳光铭岛所组成的绿色智能换电运力服务平台,实现全场景的人、车、货、站、电的智能匹配,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定制化零碳绿电运力服务解决方案。
2030年销量要达到57万辆 远程汽车要怎么做?
面向未来,远程汽车也进行了整体规划。
首先,远程汽车将进一步依托集团优势,深度并轨吉利乘用车,实现乘商一体式协同发展,引领商用车行业迈入新能源专属架构造车时代。
其次,在智能化及自动驾驶领域,远程汽车将依托集团在低轨卫星、芯片、算法优势等领域的技术积累,逐渐具备OTA持续进化升级能力,并链合亿咖通、沃尔沃自动驾驶研发,破局自动驾驶领域。“根据规划,在2023年,远程汽车将实现L3高速公路自动驾驶与L4限定场景自动驾驶;到2026年将实现L4干线物流自动驾驶;2030年,远程汽车将实现L5结合智慧座舱的自动驾驶产业化。” 范现军明确表示。
另外,基于2025年新能源商用车销量要达到25万辆、2030年新能源商用车销量达到57万辆的长远目标,远程汽车将围绕城市物流及公路物流两大场景及产品平台属性,打造GLA、GHA、GMA专属可拓展新能源架构,构建覆盖商用车全域的新能源专属架构。同时,远程汽车将不断探索布局低碳循环产业生态,探索整车低碳修复和零部件再制造,构建“研发端-营销端-再制造端”统筹的低碳循环产业生态圈。
远程星瀚H将计划于2024年上市。作为远程汽车的技术母体,星瀚H科技智能化基因未来将逐步被其他量产车型所继承,其将带领远程汽车家族推动整个价值链向高效、绿色、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
究竟,随着远程星瀚H的到来,能否助力远程汽车实现2025年新能源商用车销量达到25万辆的目标呢?
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