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欧洲、日本看超载轻卡的出路在何方
文章来源:卡车新势力 作者:赵真 发布时间:2019-05-28
5月21日,在央视焦点访谈节目的曝光下,“轻卡超载”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面对质疑之声,厂家沉默、经销商焦虑、用户迷茫。理性来看,超载固然不对,却维系了城市快速发展与粗放式的物流间微妙的平衡,对稳定城市物价有着积极的作用,单纯对其进行“一刀切”后果难以预计。超载轻卡该去该留?出路到底在哪?今天我们就通过欧洲、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的经验来一窥究竟。
欧洲的去轻卡化适合我们吗?
在欧洲并没有轻卡,欧洲大部分的城市物流运输都是由Van(类似于国内的轻客或厢式货车)来承担,根据欧盟规定Van的最大总质量不超过3.5吨。显然,Van对于保护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是有效的。
欧洲的城市运输主力VAN
但在中国,Van类的车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面包车,同样也受到严格的限制,首先要办理运营证,同时不能随意改动车内的座椅,核定载质量要低于一吨,否则要面临相应的处罚。更重要的是,一吨的核载量显然无法满足城市物流的需要。
要知道,欧洲的人口密度与我国相差很大,整个欧洲200万人口以上城市只有10座,而国内目前就达到了52座,更不要说北上广这种超大规模的城市。按照目前的规划,预计到2030年中国200万以上人口城市将达到100座,占全世界的一半左右,该拿什么满足如此庞大的物流需要?
国内超200万人口城市排名
如果严格按照4.5吨,大多数轻卡产品多少有些“运力浪费”的嫌疑,更有甚者自重就超重,为适应环境就肯定要“减肥”。而微卡天生“苗条”的身躯,肯定会是标载时代的主流审美,以微卡和VAN为主导的城市物流用车时代必然会到来。
而在运输总量不变甚至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减少单次运输量,必然要提高运输趟次,一方面要在城市配置更多的卡车,另一方面提高车辆的出勤率效率,使之始终保持在路上行驶,那么这样又会导致城市拥堵的问题,反而会降低运输效率,而随之上涨的运输成本也会间接导致城市物价上涨,虽然我们没有享受到欧洲的环境,却提前同步了物价,简直是环环相扣、细思极恐。
城市人口密度同样高的日本是怎么做的?
以北京为例,卡车新势力曾对北京市内多家物流配送企业进行走访,车货总质量超过规定3~4吨比较常见,总重过10吨的也有。问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北京市内较广的区域范围以及恶劣的交通状况所致,车辆只能在一趟出勤中完成运输任务,同时企业又承担不起配置更多车辆和人员的成本,似乎只有超载这一条路可选。
日本轻卡核载质量2吨
现在矛盾就很明确了,对于物流企业而言,标载和生存似乎是一个矛盾的对立面。抛开这个问题,我们的邻国日本似乎和我们很相像,同样高的城市人口密度,同样使用轻卡,他们是怎么做的?
根据全日本卡车协会官网的资料显示,日本也将载货汽车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种类型加以区分管理,其中三种车型核定载质量分别对应10吨、4吨、2吨,也就是说日本的轻卡也只能拉2吨而已,但日本有一项解决轻卡标载效率和成本问题的利器,就是共同配送模式。
所谓的共同配送,说简单点就是为提高物流效率,对许多企业一起进行配送,使配送合理化。在几个有定期运货需求的企业间,由一个卡车运输业者,使用一个运输系统进行配送。打破一个公司物流合理化的局限,而与其他公司联合起来,实现进一步的合理化。
日本的共同配送模式
日本是较早开展共同配送的国家之一,证实了追求效率并不是只有超载一条路可以走。当然,国内的体量、国情都都别于他国,完全照搬一种模式也不见得是最好的,加之当下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快速崛起,相信也会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对于轻卡超载的问题,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